關鍵詞 |
高分子膜發酵有機肥設備 |
面向地區 |
有機肥發酵覆蓋膜技術優勢:
1.節省人力:智能控制,操作簡單,高分子納米膜堆肥發酵過程中無需攪拌。
2.腐熟程度高、病菌滅活效果好:高溫好氧發酵,發酵后產品含氮量高,腐熟。
3.處理成本低,投資成本(土建、人工等)低,耗電量小,處理成本遠低于立式發酵罐的成本。
4.有機肥品相好,經過發酵后,養分含量高、發酵周期短。
5.環保隔臭,靜態發酵。
子膜好氧堆肥發酵技術使用的發酵設備為”NCS智能分子膜發酵系統“。它是一種將特制功能膜作為有機廢棄物好氧發酵處理覆蓋物的工藝技術。它的定義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概括:
1、該技術的核心是一種具有特制微孔的功能膜,其選擇透過性功能可以為有機廢棄物的好氧發酵營造一個較恒定的氣候環境,通過主動通風使發酵體內形成一個微正壓內腔,了發酵堆體內部供氧均勻充分,為好氧發酵構建了一個適宜的環境。
2、發酵中產生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能夠從功能膜的微孔結構擴散出去,維持了發酵堆體膜內外的氣流平衡,好氧發酵進行得更加充分。3、有氣味的物質如氨氣等溶于膜內層水氣并凝聚墜落進堆體后再次被有機物分解,有效地減少了臭氣的排放和氨的流失,有助于提高有機肥氨含量,提高堆肥品質。分子膜內形成的高溫環境使得致病性微生物得到有效殺滅,從而確保了發酵物的衛生化水平。
我們對比兩種能滿足國家處理畜禽糞污標準規范的方式進行對比,有以下發現:
1、倉筒式好氧發酵技術電耗高、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比較高,結構復雜維護費用較高,不適合大規模發酵。
2、翻拋堆肥技術需要的堆肥場地很大,發酵溫度較大,殺滅病蟲卵雜草籽不。
3、分子膜好氧堆肥發酵技術恰恰解決了傳統堆肥方式的難處,采用密閉發酵方式,解決環境污染,發酵能耗低,運營成本低,智能操作,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不需要太高,一次性建堆,無需多次翻拋。
利用堆肥設備調控堆肥參數,過程控制參數包括通風、溫度以及氧氣濃度。
1.溫度控制。發酵過程中,測定堆層溫度的變化情況。堆體發酵溫度應控制在55℃~70℃,當堆體溫度超過75℃時,應進行翻堆或強制通風;堆層各測溫度均應保持在55℃以上,且持續時間不得少于7d,發酵溫度不宜大于75℃,而且在65℃~70℃的高溫期維持3d以上。覆膜發酵周期內,堆肥溫度達到60℃以上,保持7d~10d可翻堆1次。翻堆時需均勻,應盡量將底層物料翻入堆體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注:在堆肥發酵第10天建議翻堆1次,提高發酵效果,收益。
2.水分控制。隨著堆肥發酵含水率逐漸下降,到覆膜發酵結束時含水率應在35%~45%。
3.氧氣濃度控制。發酵過程中,應進行氧氣濃度的測定。通過強制通風使堆體內氧氣濃度保持在8%以上,宜控制在10%~15%。跟蹤耗氧速率,及時調整通風量,標準狀態下的風量宜為0.05Nm3~0.20Nm3/min·m3;風壓可按堆層物料每增加1m,風壓增加1.0KPa~1.5KPa選取。通風次數和時間應發酵在適宜條件下進行。注:發酵初期,通風量以膜鼓起且膜可壓住為主,但后期以長時間通風去水為主。
控制方式
覆膜發酵過程可選用參數控制、節點控制等控制方式,參數控制方式宜選擇溫度-氧氣濃度聯動控制,節點控制方式可選擇時間節點控制、溫度節點控制以及時間-溫度節點聯動控制。
去膜
覆膜發酵周期一般應大于20d,判斷腐熟度。終止覆膜發酵時,發酵物料不再升溫,去膜,堆體無臭味、顏色為灰色、灰褐色或黑色。
有機肥發酵的特性:主要研討結果如下:有機肥發酵罐采用高溫生物菌種技術,能耗低,運轉本錢低。該設備占空中積小,自動化水平高,發酵過程一人控制即可完成。經過微生物除臭設備完成氣體排放達標,無二次污染;設備主體采用不銹鋼制造,減少腐蝕,運用壽命長。主體保溫設計,輔助加熱,確保設備在低溫環境下正常運轉;應用處置后的生活污泥、餐廚渣滓和畜禽糞便加工有機肥,完成資源化應用。